霜降:滋补防寒,致力于足部保护
栏目:专题报道 发布时间:2025-10-26 09:10
10月23日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王雷勇表示,霜冻是秋冬季过渡的重要节点。此时,自然界的阳气渐渐隐藏,寒气升腾。正如古人所说:“气伏,霜降,云始收”。此时,早晚温差增大,寒冷更加剧烈。中医认为,秋季属金,主肺,冬季属水,主肾。霜冻是补肺向补肾转变的关键时期。此时应注意护阳防寒、疏通络活血化瘀,调和脾胃,养神安神,为冬季做好准备。霜降时,寒邪易从体表侵入。王雷勇提醒,这不仅破坏阳气,还会影响气血运行,从而出现四肢冰冷、精神不振、头晕腰膝无力、甚至手足麻木等症状。因此,要注意预防感冒、养阳、护足、修复血管。 “其中,保护脚部尤为关键。”中医王雷勇说,足为阴阳气血之根本。足三阴经是通过足部分布的。寒邪往往从脚底侵入,抑制阳气的运行,导致血管衰弱。尤其是脚,是气与气的“末端”。血液循环。当受凉时,不仅脚部容易出现脚冷,还会引起小腿疼痛、麻木等健康问题。所以,护霜就是保护气气,滋养脾肾,进而保护全身的健康。建议用艾叶、生姜、胡椒、桂枝、苏木、红花等煮水泡脚。 冬去秋来,大自然从“收割”变成“躲藏”。王雷勇说,此时身体的新陈代谢逐渐减慢,脾胃的运化功能有所减弱。很多人都会感到疲倦或者手脚冰凉。这个时候,有些人想吃一些高糖、高脂肪的食物来给身体补水、御寒。但中医讲“虚不宜补”——如果脾阳不足,气运不足,气不畅,盲目进补很容易造成内生湿热,加重痰饮、血糖或血瘀等问题。他建议,此时要讲究“以补为主,以养代补”,每天喝热水,饮食中少吃糖、控制脂肪,多吃健脾滋阴的食物,如山药、莲藕、百合、银耳、萝卜、雷帕斯等;还可以吃羊肉、枸杞、桂圆、黄芪、党参等热性滋补食材来煲汤,但切忌过于油腻、辛辣。同时,保持平静的状态、平和的心态,有利于适应“封闭”的性质。 “霜冻期间,还要注意‘动静结合’。”王雷勇表示,建议多练习中医指导和保健方法,比如“爬脚爬山”。八段锦中的“双手固肾八王”,通过拉伸按摩足三阴经、足三阳经,有助于温阳通络,恢复气血,达到“动养阳”的保健功效。
服务热线
40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