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从大城市、旅游城市向文化旅游强市
栏目:专题报道 发布时间:2025-10-18 09:17
记者 屈祥涛 国庆中秋假期,湖北武汉文化旅游市场火爆。黄鹤楼前,身着汉服的游客意外遇见“黄鹤仙子”游行,互相加油;东湖绿道上,骑行者的身影汇成流动的彩色线条,游船码头边,孩子们举着风车,排队嬉笑玩耍;关钟楼下的江汉,游人在江风中打拳欢笑。花灯初到,江滩上的中秋彩灯如银河般渐渐亮起……携程平台数据显示,武汉在全国十大热门旅游城市中排名第六,旅游整体订单量同比增长20%。虽然单个数据不足以描述全貌,但它就像一个生动的缩影,体现了高质量的稳步步伐武汉旅游业发展。
武汉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早在明末清初,这里就是人口稠密的商业重镇,也是商贾和人文的聚集地。到了清朝乾隆末、嘉庆年间,武汉已初具规模,成为“戏曲大港”。 1861年汉口开埠后,武汉迅速发展成为中西荟萃的现代化城市,“大戏码头”更加繁荣,留下了“货住汉口、戏住汉口”的美誉。时光荏苒,武汉“戏剧码头”的影响力不断加深。近年来,武汉坚定推进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创作了50余部艺术精品。其中,京剧《母亲》荣获文华表演奖,杂技节目《逐梦扬帆·海浪》《船》荣获金菊花奖。武汉还成功举办了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琴台音乐节、武汉国际杂技节也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盛会。此外,人才培养代代相传。武汉楚剧院演员于伟刚荣获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使武汉演员总数达到 12点领取此奖项。以身体为桨,破浪追梦。近日,杂技节目《梦想起航:波浪之舟》作为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暨第十八届文华奖参赛节目圆满完成。节目创意来源于经典杂技《波浪桥》。它创新性地将双波桥与地翻动作结合起来,利用光影变化和音乐清晰地展现出 “乘风破浪”的惊人景象。南科王先生四川人洪和妻子、女儿一起观看,他说:“画面很感人,女儿在我旁边不停地鼓掌,她看完仍然无法忘记,说想再看一遍。” “歌剧院码头”是环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高地”。武汉将持续完善“12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积极推进武汉图书馆新馆和武汉艺术博物馆(琴台馆)、汉剧博物馆、东西湖文化中心等新型文化空间建设,以及100个城市书房、文化客栈等新空间,以及城市都市房、文化文化馆等新文化空间建设, 以及100个城市自习室、文化客栈实现全方位的文化服务中心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与此同时,武汉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文化活动1500余场。每年举办“武汉之夏”、“人民明星”等活动。今年夏天,由武汉市群众艺术中心、武汉人民艺术剧院共同主办的2025年武汉青少年美育暨戏剧艺术普及推广班在全市九个城市文化中心同步开展。从第一次集合到最后精彩的舞台表演,270多名孩子通过戏剧表演学会了表达自己,通过团队合作学会了专注,通过共同创造学会了协作。武汉群众艺术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胡怀存表示:“我们很高兴看到戏剧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博物馆与机构的合作模式,弘扬艺术,造福众多家庭。”在提高mga文化资源活化利用水平方面,武汉结合以文化传承进行城市更新,推动汉口历史街区、武昌古城等传统地标升级改造。助力更高水平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不断加强考古发掘和研究,黄陂盘龙城遗址被国际博物馆理事会评为“世界最佳遗产项目”;系统保护和利用革命文化遗产、纪念设施等红色资源,积极发展文化旅游、考古旅游、博物馆旅游和红色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武汉文旅集团副总经理周杰介绍,集团以武汉文旅办为理念,致力于将文化财富转化为旅游热点、赋予老建筑新美、让文旅产品成为城市等一系列目标。名片,将景观资源打造成休闲度假胜地。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相互增强,有力推动了武汉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市文化娱乐行业新登记企业数同比大幅增长至387%,位居各行业之首。武汉日益成为投资发展文化和旅游事业的热土。近年来,武汉整合黄鹤楼公园、知音文化旅游区等重点资源,着力打造“一桥两山”文化旅游大区;木兰湖旅游度假区被评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江汉路步行街等项目eet、楚河汉街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 “关注武汉春晚”、“相约春天赏樱花”等一系列活动,形成了独特的城市IP。 2025年上半年,武汉旅游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和16%。 “演艺经济、赛事经济、赏花经济等热点不断涌现,文化旅游市场呈现出繁荣活力的新气象。武汉正在加快从城市旅游大城市向旅游强市转变。”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建宇说。中共五大纪念馆里的情景剧表演吸引游客驻足观看。何晓格 摄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