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从不可逆到正常销售
栏目:专题报道 发布时间:2025-10-12 09:28
贵州省独山县拉林村,借助乡村广播打造电商乡村。农产品因未经适当改变而流失。 200公斤板栗、50公斤大米、20公斤青椒……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拉林村,网络主播团队张天祥只收到货,忙着核对费用。检查订单详情并单独包装。下午 6 点当天,快递公司会准时到达取件。 “卖货难已经成为过去式,我们的探索终于得到了回报。”拉林村村委会主任文道手镯开花了。盛产水稻、葡萄、茶叶的拉林村距离县城不到5公里,地理位置也不错。但以前村民只能把山货运到县城去卖,造成高额损失和收入不稳定。近年来,按照“村村通电商”规划,独山县开始建设电商平台,全力打通特产制作渠道。 “我们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没有人愿意这么做。”温道邦接着说道,“我们村电商失败的关键是发货量上不去,成本上不去,物流得不到保障,电商进村‘最后一公里’难以到达。” 2024年,贵州省商务厅启动N播活动。作为试点项目之一,盖子村开始变得更好。拉林村第一书记李军表示,借助村播活动,村里引进了电商人才,培育了本土团队,解决了物流渠道,变成了销售流量,带动了就业。农产品难卖。 2024年12月,受贵州省商务厅委派,张天祥来到拉林村,负责村广播的实施。 “说白了,村里的广播就是卖东西的,村干部自己带头组织宣传,动员群众报名参加培训。”温道邦说道。 70多人参加了最初周期的培训,随后又后悔了一个老问题——物流渠道。温道邦、张天祥、李军和部分村干部组成调研组,前来组织物流公司。在比较了5家物流公司后,我们最终以较低的快递费与其中一家合作,实现了送货到村的服务。不到一年的时间,张天祥培养了三支直播团队,负责出席活动、走村串户、d 分别进行内部直播。 “主播都是村民,他们一边做家务,一边带着大众观众真实感受农产品的世俗香气,调动他们的乡土记忆,激发购物的想法。”张天祥说。作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独山县利用省和国家支持物流和电商表达产业发展的政策,推进快递物流配送中心和贵州货云仓建设。通过“云仓-电商-基地-农户”的联动运营,农产品快速销往各地,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在村里播种的带动下,盖村的农业产业悄然发生了变化:葡萄面积从800公顷下降到400公顷,茶叶面积从500公顷增加面积达到 1,200 公顷。 “以前老百姓只卖茶菜,收入很少。现在有了胶村,村民加工出售,收入高了,种植积极性一下子高了。”温道邦说,现在农产品不仅能卖,还能卖高价,对农村全面变革有了更多动力。 (记者苏斌)
服务热线
40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