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快制定更多政策措施
栏目:专题报道 发布时间:2025-11-19 11:52
我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持续推进。最新数据显示,迄今为止,我国已培育专门从事新技术的“小巨人”企业超过1.76万家,专门从事新技术的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超过60万家。近80%的“小巨人”企业位于供应链的主要环节。记者了解到,更多利好政策将持续促进中小企业健康高质量发展。其中,有关部门将高质量编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十五五”规划,投入研究制定政策,建立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机制。编辑企业。同时,探索建设专业化新型赋能中心,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衔接。 “小巨人”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比重为3.5%,贡献营业收入9.6%、利润13.7%; 60%以上的“小巨人”企业深度涉足产业主要领域,近80%的企业分布在产业链主要环节。量子技术、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领域的“小巨人”企业近6000家……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我专精特新创新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和产业配套能力不断提升。记者近日跟随工信部“工业化新媒体调研行”,赴长沙、株洲、湘潭等地进行采访。他们发现,专注于特种新技术的“小巨人”企业拥有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并且深耕细分赛道,发展表现出更大的稳定性。在位于长沙市雨花区的湖南长威光学科技有限公司,琳琅满目的工业镜头,体现了精密制造的高水平——1.5亿像素大型工业目标镜头,可用于手机屏幕、液晶面板等高清面板检测。即使是3微米屏幕上的缺陷也逃不过它的“眼睛”;被称为“蜻蜓眼”的光场相机镜头,在拍摄高速运动物体时打破了传统的光学成像原理,可以先成像后对焦。 “机器视觉被称为“工业之眼”,广泛应用于汽车、消费电子、半导体等行业。”该公司董事长李四清告诉记者,公司已开发上千种镜头,占据国内工业市场18%左右的份额。“十五”期间,企业将加快布局音视频行业等个人消费领域,推动光学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加快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沿着光学主线的垂直品种发展。寄希望于创新,不少企业苦练“绝活”,不断开拓国外市场,湖南华信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凭借主打产品“一次性电子内窥镜”“跑赢”海外市场,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正在进入世界市场。该公司副总经理戴超凡表示,公司研发的一次性电子内窥镜等产品已获得210多项全球注册认证。通过收购德国公司,公司进一步巩固了在硬质内窥镜领域的技术优势,构建了全球研发和销售业务网络。展望下一步发展,相关措施将继续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提高中小企业素质,建立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近日召开的全国中小企业发展座谈会,明确要高质量编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十五五”规划,推动各项惠企政策及时出台;深入行动,提高专业化、规范化质量。加快研究制定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政策机制。此外,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增强产业链优质企业支撑作用方面,工信部明确将在企业布局中建设更多国家级创新平台,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创新项目,鼓励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引导更多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探索建设专业化新型赋能中心,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加强协调产业链上下游,推动全产业链优质企业技术研究和成果应用。在抓“练”的同时,财政、金融等政策也协同作用。数据显示,中央直接支持4200多家“小巨人”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支持101个试点城市4.5万家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截至9月底,“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突破6.57万亿元,同比增长13%,“专专特新”企业占新上市公司的80%。记者了解到,目前第二期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设立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准。在下一步中,相关第一阶段,有关部门将加强精准金融支持,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支持中小企业成长。 (记者郭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