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峰:“双碳”五年如何改变中国对世界的贡
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5-10-16 09:31
今年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五周年。五年来,“双碳”工作对我国绿色低碳转型发挥了重大推动作用,让我国绿色发展更加坚定信心和底气。与此同时,中国绿色低碳发展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全球经济复苏和整体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首先,五年“双碳”极大增强了人们绿色低碳发展的信心。可以说,当中国在2020年做出“双碳”承诺时,世界上很多人都认为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将非常困难。五年过去了,实现绿色低碳的中国发展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惊人成果,表明中国正在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双碳”目标。以光伏制造和电池行业为例。近五年来,我国光伏制造业每年以26%左右的速度增长,电池行业增长更快。到2025年,我国绿色非化石能源装机总量将达到22亿千瓦,占比60.9%,超过化石能源。目前,全国每发电10千瓦时,就有4千瓦时来自绿色电力。这样的成就不仅打消了很多人对中国能否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标的疑虑。国际媒体或Carbon Brief等观察组织认为,中国已经提前实现了“碳达峰”目标,也能完成时间表的2060年“碳中和”目标。五年来,我国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试验充分证明,完全有可能实现“碳中和”目标,逐步减少中国经济发展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过去五年,我国经济发展总体保持进步,化石能源消费年增速持续低于经济增速。这五年的经验证明了一个重要事实:经济发展可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对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依赖也可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中国正在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道路,建设生态文明是完全可行的。
其次,“双碳”承诺提出五年来,正值人类经历能源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关键时期。发展历程过去五年的经验表明,中国抓住能源革命和工业革命周期机遇,继续引领经济社会稳定发展。首先,中国的绿色低碳发展主要是通过自由创新实现的。数据显示,2000年左右,中国仅占全球清洁能源专利的5%,但现在中国已占全球清洁能源专利的75%。事实充分表明,在科技革命周期中,我国科技创新为自身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特别是在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我国取得了显着进展,相关产业年增长率不断提高。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五年前,国家提出大力发展这一产业时,规划目标是:到 2025 年,将推出新能源汽车。汽车占新车销量的 20%。真实情况如何? 2025年8月,这一比例突破50%。这一数据再次证明,中国在新一轮能源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取得了发展进步。第三,“双碳”五年实践为中国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也给世界发展带来了重大启示。必须看到,本轮新能源革命和产业变革不仅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更长远的未来乃至世界发展也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对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环境污染,“双碳”实践成果和实证解释的重要性无需解释。值得注意的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工业革命中的工业革命与中国的“双碳”工作密切相关。美国未来学家、《第三次工业革命》作者杰里米·里夫金提出,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源于能源革命、交通革命和信息革命。也就是说,能源革命是推动产业和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之一,能源结构的变化对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事实上,我们看到,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绿色低碳能源比重不断提高的同时,企业的经营发展受到了很大影响。越来越多有相关条件和需求的企业开始谋划如何建设自己的光伏、风电项目以及ifg如何利用地热能等清洁能源,推动自身发展更加符合国家政策,更好地应对国际碳关税和其他相关要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新能源汽车等不依赖传统化石能源的交通方式越来越普及。总体而言,这场能源革命对于中国和世界未来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英国《金融时报》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称中国为第一个重要的“世界强国”。所谓“电解态”与传统的“石油态”有关。如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仍然依赖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发展,而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以电力为动力的大国。目前,我国发电总量居世界第一。到2024年,中国发电量将达到10万亿千瓦时,占全球的近1/3。这是美国的2.5倍,是欧盟27个国家总和的三倍绳索联盟。这种权力结构的转变影响深远。随着电力“走向绿色”,各行各业的绿色低碳转型也将加速。重点是,作为电力大国,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将受益匪浅。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高度依赖算力中心的建设,而算力的提升需要大量的算力支撑。在帕玛蒙利,通过充足的电力,特别是清洁绿色能源,可以促进算力和人工智能的可持续发展。因为未来中国的算力将极大受益于清洁能源的发展,中国通过“两碳”政策推动绿色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让我们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据领先地位。最终的可以说,“双碳”五年实践是中国对世界的主要贡献。中国光伏组件产量占全球产量的80%,锂电池产量也接近全球80%。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连续十年位居全球第一,占全球总量的近70%。祝愿过去十年中国新能源企业的发展使全球光伏成本降低80%以上,风电成本降低60%以上。如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正在受益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等清洁技术的发展。中国不仅实现了绿色低碳转型,还向世界特别是南方国家提供了许多绿色公共产品,包括绿色低碳技术和解决方案。可以说,没有中国的“双碳”工作,就没有绿色环保。由于中国提供的低碳技术和产品,全球绿色转型将面临更加复杂的挑战。此外,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在气候变化和全球治理面临巨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中国明确表示,无论全球形势如何变化,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行动不会放缓,推动国际合作的努力不会减弱,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不会停止。这无疑将为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双碳”工作五年来,中国不仅不断兑现承诺,而且在探索中逐步变“碳约束”为“碳优势”,证明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完全可行的。o “将经济增长从化石能源中分解出来是可能的”。面对全球气候合作的新十字路口,中国通过产品、技术、标准等系统性规避,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低成本、高韧性的绿色公共产品,将自身优势转化为人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罪恶的集体能力。中国用文明生态学的语言回答了人与自然如何长久和谐相处的终极问题;还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为动荡的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 (作者为中国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北京交通大学碳中和技术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