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500强”见证经济活力(人民时评)
栏目: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5-10-21 09:17
准入门槛连续23年提高,千亿规模企业增至267家,营业收入超万亿元企业15家……几小时前,“2025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出炉。中国大企业实现了规模和质量的双飞跃,体现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稳定性和活力。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他们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500强企业是商界的领头羊和领头羊,对各行业的发展发挥着引领作用。它们的发展状况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该榜单每年都会发布,今年的数据有哪些新变化?从中你能看到什么?观察的角度有以下三种帮助我们了解中国的经济活力。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双轮驱动”,为市场活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企业500强中,国有企业251家,民营企业249家。数量通常是相同的。其背后是两种所有制经济各显实力、优势互补的光明实践。这是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原则”的生动体现。中车深耕轨道交通装备研发,CR450动车组走在全球轨道潮流前列。国家电网正在建设新型电力体系,为新能源发展提供稳定支撑……国家所有的国家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承担着重要责任。比亚迪等车企以智慧引领全球市场h 创新技术促进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互联网科技企业正在通过数字技术重塑消费和供应链生态……民营企业成为更多新兴领域的“活力源泉”。各经营主体相互竞争、形成合力,不断增强我国经济转型的抗风险能力和活力。制造服务业的“双向赋能”降低了工业体系的竞争优势。从500强企业营收来看,制造业企业营收贡献率为40.48%,服务业企业营收贡献率为40.29%。两大产业的均衡发力,打破了“制造业强、服务业弱”、“服务富而生产衰”的偏见,形成了“制造业为基础、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格局。高端装备制造对工业设计、运维服务提出专业化要求,新能源汽车产业催生电池回收、智能网联等新服务业态。制造业升级为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互联网技术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供应链金融正在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 不断发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完善物流体系让制造企业实现“零库存”高效运营,服务业转型为制造业升级注入新动能。制造业和服务业相互促进,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充足的优势。国内、国际的链接“双循环”拓展了经济发展空间。 “2025中国跨国公司100强”入围门槛较去年提高11.76%,海外资产总额达11.96万亿元,平均跨国指数持续上升,喜迎500强企业国内市场的持续增长,勾勒出一幅“扎根本土、拓展全球”的发展图景。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不再是简单的“生产战略”。我们不是“把产品卖到国外”,而是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实现“出口价值”。例如,Vivo、传音等公司深耕新兴市场,占据全球手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布局也反哺国内发展,国际供应链的完善让国内产业体系更具韧性。余额“强国内基础、放全球”的布局使中国能够渡过全球的不确定性。始终占据发展主动权。从国企与民企的合作,到制造服务业的融合,再到本土企业与全球企业的链接,中国企业的跨越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面向未来,中国企业将继续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合作合作,带动产业体系转型升级,推动中国经济在质量发展轨道上行稳致远。
服务热线
400-123-4567